当前位置首页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被迫开放以及远程运输业的发达,从遥远的欧美舶来的体现西方物质文明的日常用品、服饰、餐饮、文化娱乐、交通通讯、市政建设、居住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等不同程度地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特别是开埠的通商口岸及其周边地区传统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形成了“西风东渐”的中西文化交融的主流。
西方的生活方式首先在租界流行,西方列强各国的外交官员、传教士、探险者、实业家、商人、以及大量随行的侨民等在各自的租界带来了他们引以为荣的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洋务运动的掀起和洋务派实力的增强,中国上层社会也开始从视洋物为“奇技淫巧”到“仿洋改制”,从“最恶洋货”到家具史话“以洋为尚”的变化。
中国软体家具发展史话
沙发等软体家具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道光二十三年(1843 年),上海开埠后,西方家具开始流传到上海,除了西洋木器家具外,包括沙发、软包座椅和弹簧床垫在内的软体家具也开始在上海等开埠口岸流行。
上海最早仿制包括沙发在内的西方家具的企业有1871 年创建的泰昌木器公司,1884年创建的英商祥泰木行,1885年英商福利公司,1888 年奉化藉木工个体户毛茂林创办的毛全泰木器店,1905 年英商海克斯创办的美艺术器装饰有限公司,均开始生产包括沙发软椅在内的西洋高档家具。
民国时期,南京路上的“先施”、“永安”、“大新”、“新新”四大商号相继建立,都设有家具部,生产和经销沙发等西方家具。
民国二十一年(1932 年),美国商人从美国运来全套先进的软床垫生产设备和材料,在沪设立“席梦思”床垫公司,生产弹簧床垫。这是我国最早的床垫品牌,以至当今仍有人认为“席梦思”就是指所有的弹簧床垫。
1936 年该公司中国职员张孝行出来自办“安眠思”机器床垫厂,“安眠思”可能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品牌床垫。
在此期间,沙发等软体家具除了供应洋人购买外,当地的富豪巨商、洋务官僚以及新派人士都以此为时尚,使得沙发得以流行。由于当时国内不配套,生产软家具的原材料主要靠进口,弹簧来自英法,棕丝来自印度,面料也是从欧美进口。脚用红木、柚木、洋松等实木制成,所以价格昂贵,非普通市民能够购买。